蕭大宗師講詞

一、宗教哲學是尊崇宗教信仰維繫人心的要義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歲次乙亥五月至七月於陝西省宗教哲學研究社

    在我們過去時代社會上,就有宗教維繫人心,無時無地無之,雖蠻貊之邦,亦有蠻貊之教,維繫人心,宗教是擴大的,不是狹小的,加以哲學,更要擴大,凡有血氣,莫不尊親,有人云,孔子非宗教,而吾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問禮于老子,至誠格物,而畏天知命,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由此可知孔教亦在宗教範圍之中,凡所有教,非宗不能成教,無宗失其中心,倘忘宗教,則散漫無稽,將無人類,無人類,則三界破裂,人與天地同等,天以生生之德而育眾生,人以至誠之道以報天,所謂以仁懷仁,以德還德,又有佛教者,不以佛教為宗教,倘人言佛教為宗教者,則以為恥,且試看現今佛教,宗教各別,教派林立,佛教徒亦有不能不自認為宗教之勢,我佛如來,昔日為太子時,念人生不免生,老,病,死,苦,立意出家,修行成道之後,說法四十餘年,由此推測,可見我佛如來,非為個人計,而為眾生計,況我如來有云,人我皆如我觀,倘不如我觀者,則不是我佛如來,又云,無人,無我,無眾生壽者相者,即可得見我佛如來,所見我佛如來,則非我佛如來,是名我佛如來,道教為三教之源,以慈悲無為,而為清靜自守,而以自守之法,普濟於大眾,善行於大眾,欲一切有情有形,皆入清靜而度之,老子在周為柱下史,熟悉過去聖哲之法,所以孔子問禮,而為孔子之師,老子師之于誰,即師之於史冊歷書,以此作法,而流傳於後,禮者,國之本也,仁之類也,老于所承歷代聖王之法,孔子為萬世之師,而老于亦可為萬世師之師,西方教傳入中國,如耶回二教,流行諸世界,亦因人而教,因時制宜耳,景教以博愛為本,博者,廣也,大也,既云廣大,何分國界,尤無種族界,無性別界,回教以清真為主,清者,隨於不亂,真者,無惡無偽,如是以成種類,但是常日回祖傳教之時,受無限顛連悲險,清真不動,大道存焉,以至於今日,各立門戶,在儒則言儒是,在佛者言佛高,在道者言道好,景回二教,亦無不如此者,有教不如無教,無教者無是,無是則無非,蓋聞古往今來大道,幾如棄捨於糞土中,實為迷信宗教者所棄捨也,是何以故,宗教有人領導之,則民俗日良,上不正,下亦效之,若使倡宗教者,行宗教者,各云已是,對相是非,有疑必忌,有忌必爭,有爭則亂,現今世界之亂,直謂為亂之於宗教家,固無不可,其實世界之人類,從少至長,無有不受宗教之洗禮者,聞諸鄉間父母,教訓兒孫,皆以孝弟為本,有孝弟行,則有忠恕心,如斯世運,若求有孝弟者,必於村野中得之,巿上雖有,未必多見,忠孝既亡,國焉有不亂,世界焉有不亂,六爻混,五濁合,所以劫運之來者,來自於斯,人云,劫運來自於天,我云非也,是乃來之於宗教不振,宗教不振,則人類不良,物質不純,此乃亂之端也,若要救當今之劫運,解除刀、兵、水、火、瘟疫、諸災,又不能不從宗教下手,若要從宗教下手,必須要慎選負責之人,是否言語,舉動,身心,可以合一,然而宗教於數千年中,有存在之必要,而於今說宗教非改良不可,乃因以上之情弊,在過去時代,予在各社演講宗教并未講到改良兩字者,因予不學無術,恐怡笑大方,欲靜待明哲改良宗教,予當委而隨之,所以祇云尊崇宗教而不言改良宗教,此乃予不敢妄議改良宗教之苦心,奈等無可等,待無可待,迫不得已,在此宗教哲學當中,提出改良二字,改良者,仰望我們宗教,皆要以我們的宗教始祖之法為法,又要以我們的初心為心,蓋我們是宗教提倡者,其身份決不高過一切,所行必須平庸,又必須謙恭、和藹、慈悲、仁愛,改良宗教者以各教主之行為行,以各教主之心為心,毋以文字障,毋以口頭禪,好大自誇者,宗教之弊也,傲慢為心者為人之病也,有此病,以何法治之,以昔日之八德治之,亦可以今日之八德治之,亦以一言一行,必得其中,中和之道得,則可以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育萬物之法,首在提倡宗教,而實行宗教,既改良宗教,將宗教行之於社會,人人皆以宗教為中心,昔日講胎教,以今日而論,必須先教其父,而後教其母,此乃正本清源之法,父母若能行乎宗教,胎教自立,宗教自得成耳,宗教不言而得,維持世風,保存國粹,挽救世界之狂瀾,胥在乎此,前天本社開成立大會,承邵主席降臨指導,增加本社無量光榮,主席所謂研究哲學,無忘科學,蓋聞哲學乃科學之母,吾輩研究哲學,幸勿忘科學,并發揚人類學,發揚世界學,哲學何以為科學之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乃生死之門也,我佛如來所云,生死是一大事因緣,能了脫生死,則哲學可以昌明,哲學昌明,則科學亦可昌明,哲學乃無形之道,、科學乃有形之體,有哲學而後有科學,所以哲學為科學之母,在科學方面,專注重有證據,無證據,則謂之渺茫荒唐,但科學發達,難免因競爭而啟戰爭之萌,於是乎哲學更有不能不增進之勢,倘哲學仍荒荒杳杳,則是趨世人人於虛無之境,大非所宜,今以廿字作個個人心理上之建設,可運無形之精神,造作有形之法物,啟迪人人信仰,減少殺人利器,舍此莫由,蓋信仰生人利人者,決不作殺人害人之事,尤希望人人信仰此廿字,此廿字乃各教精神所貫注,以研究科學之心理,而研究哲學,哲學證據自達,但研究科學,則不能離誠心,心不誠則事不專,以研究科學之誠心,專心研究哲學,必可於哲學中得無上科學之真理,此無上科學曰何,日生而已,此生者,乃生生不已,乃天地自然之道,亦人之自然之道,科學之用,乃生殺咸具,有殺人之器,有利人之器,而科學之體,亦曰仁而已,予願世界研究科學,皆以仁心為本,去其殺而重其不殺,則體用兼備,豈不懿歟,然而維繫人心者,何以維繫之,必使不弟而弟,不孝而孝,無食與之食,無衣與之衣,疾病相扶持,患難相援救,此宗教哲學,可以便人人得以利樂也,何以致此,孝弟而後勤儉生,勤儉而後衣食足,知足而時節自調,何以能調時節,即以不離規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致之,能如是,則人民自無疾病,有病者亦可使之不病,不安者安,不樂者樂,惟在改良宗教,實施廿字真義,世界大同,拭目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