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宗師挽災劫

十七、建議五教合一


    大宗師在燕山寨洪法寺求雨之後,藍翰林與仲霞

小姐,因來蓬安縣日久,思家心切,辭別仲屏與大宗師,仍返射洪縣家園。藍仲屏因為久病初愈之身,不能操勞,大 宗師求雨那天,周知縣來燕山寨時,他乘轎來洪法寺一趟,因身體虛弱,不多時即回去休養。各人去後,大宗師在洪法寺住的日子久了,心中思動,一天晚上,他把 新收門下李玉龍叫醒曰:我不願久住此地,要出去普度眾生,假若你願意隨我,我們一道出走。李玉龍說:無論海角天涯,千辛萬苦,都願侍奉左右。兩人各背了簡 單衣服,出了洪法寺,仍然到處救人病苦。


    他們二人隨緣應治,隨緣應度。不過這次流浪,比初離家不同,一則有李玉龍作伴,沒有以前孤單悽涼,第二原來周老板送他的銀子,身邊還有一點未用完,膽氣比 較壯一些。兩人不問東南西北,七走八走,來到青誠,萬山叢中,無量清靜。聽說此地有一個洞,名叫萬佛洞,他們走去一看,的確不錯,洞中不但有 各尊佛像,青城老百姓,亦有斷續香火,不但幽靜,而且光線還好,洞中無人看管,大宗師自思:我已勞累多日,不如在此入定參禪,所有一切,由李玉龍應付,交 待清楚之後,即行入坐。


    大宗師這一坐,即入三摩大定,靈返虛際,駕至凌雄,無形道祖,為闡教度人事,正與諸佛群聖議論。大宗師聽得明白,起立發言,教者為萬類之依皈,可由簡而 易,自古以來,以德教為尊,德乃教之本源,政教偕行,可以治天下於小康,今日三教不分,意見各有己長,難免無門戶之見,暫將三教(儒釋道)合而為一,各行 各教,精神一致,以免彼此爭論。眾佛聖云:我佛(指大宗師)所言是也,但三教各別,天上人間,都是分開的,斯義傳出不易。無形道祖云:自混元以來,鴻鈞道 祖掌管各教,燃燈佛掌管佛教,元始天尊統率道教,今欲合一,須聽鈞天上帝頒其奧旨。彼時即請鈞天上帝,頒發法旨,旨曰:請燃燈古佛,講解合一之妙,爾時燃 燈佛即登法座而講云:


    自從有形來,萬元合性胎,各含天元一,盡抱大慧才,佛法無以謂,道德早安排,吾儒惟一貫,心傳有靈台,今逢三期至,合一定八陔,天人與三界,十方各慈懷,皆入此普度,盡可結聖胎,道行雲層會,慧心大智才,一切胎與卵,盡可拜玉階,六六三十六,三六春色回。

 

    燃燈佛講畢,下座即云:既是三教合一,即崝議決,以便各尊者掌管合一大道。無形道祖云:燃燈佛自混元以來,皆為佛教之首,以吾之見,佛教仍歸燃燈佛,儒教 為素王,道教以老子,先將上界合一之後,再行定議下界。素王云:吾以水精為心,亦以水精為身,天下皆以水精化,何愁三界不自然維新。燃燈佛云:佛法原無 色,有色便是賊,吾願諸眾者,有德原非德,並言經云:


十方原無情,由無情而生至情,由至情而生色相,由色相而分人我,由無人我而後非人我,非人我者道之源,德之本,命之基,性之始,命者法源固覺,性者見性止 覺,止覺不覺,不覺大覺,覺而後悟,一剎那間,證悟一切,一切於我,我已皆備,性同源流,有情皆如是,有情一化而為無情,無情而後生滅止,生滅止而得大自 在,大自在即見如來。如是萬緣可和,三教自合,天人得其安,世界得其樂,永久如斯,其樂無極,大道永昌矣。


燃燈佛說畢,眾佛聖云:佛仙聖賢,其道實一,所有一切事情,亦皆如之,既然如一,即可合一,三教合一,天界易通,下界較難,可命武聖帝君,文昌帝君,玉清 師相純陽(即純陽祖師),飛鸞顯化。此時燃燈佛分靈,已經借體臨世去矣。但是凌雄會議,仍在繼續,大宗師見三教會議,言及天上,言及世上,未聞言及幽冥, 遂大膽登入法座。無形道祖見而駭異,此靈闖入凌雄,公然直上法座,假使仙佛聖賢惱怒,無法挽救。大宗師登座微笑曰:眾仙佛上尊,議論上界,以及下界,一切 普度,皆已準備,請問諸佛如來,有上界下界,而無幽界,況九幽十類,以及一切幽魂,皆以太元正氣化生,而且我佛如來曾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上中有 度,而下無度,此乃慈悲中之缺陷,吾雖為下界幽魂,實欲度幽類而證我佛如來之果。


    不料此身竟被無形所化,但吾自太元以來,盡在無形之外,修真煉氣,亦未受無形管束,但無形之中,願來則來,願去則去,眾佛如來,見大宗師之言,應度三界, 此子久已成佛,已到佛之上乘。大宗師又曰:吾亦未受佛爵,不過在無形之外,聊以彩雲為華蓋,尤以異香為國土,因見此次浩劫,不忍久住香國,一降而再降,一 降而入天,再降而入世,三降而入幽冥,意在化幽冥而為淨土。彼時大宗師在法座之上,現出異香瑞雲,異香化而為蓮五色,合而為精光,普照十方三界,眾佛仙聖 賢齊聲讚云:


上尊入無形,收煞無與聞,一降而再降,總懷慈悲心,今現玄妙法,普度諸眾生,三期雲城會,化育無比倫。


既然如此,上尊(指大宗師)既入無形,同事普度,收緣了道,必入上上乘。大宗師微笑曰:

 

自從亥子來,吾亦未留名,不管上與下,但欲普與春,能將我相寡,便種未來因,能將因緣去,即可慶無生。


爾時大宗師於金精寶座之上,說出本來,超脫過去、現在、未來,惟有慈悲一念,在無形之外,由自然而產性,由性而產無形,無形者 氣之源,自然者䭾氧之本,性命所鍾,所以悟性而窮源,窮源而超脫,超脫無名,言性者勉強言性,言自然者勉強言自然,自然本無自然,於是寶殿之上,普發奇香,眾佛仙聖賢讚云:


性元墮無形,陰陽片片春,有形覺本性,稚此大緣因,因緣能不住,超脫色相身,統入自然界,隨處見光明。


眾佛仙聖賢云:上尊(大宗師)一墮而再墮,再墮而更墮,無非為來生而已。今入紅塵,出入陰陽,必可以解除色相之苦,惜乎未能有名,中界亦未能有職,以吾等 思之,上尊以救苦而來,即以此二字為法,晉位為救苦天尊之職。大宗師微笑曰:吾自從自然以來,上蓋以香雲,下托以香蓮,以異香為身,以異香為形,不居有 形,不居有相,何名之有,無名之中而有名,以何為名,以自為名,自命為香雲寶蓋法王佛,能可以逃脫無形者,即以自然之香,而為輕清之雲,更為輕清之性,所 以無形不能浮,吾以自居之,因在無形之中,濁濁之氯,吾一降而入

無形,再降而有陰陽,又降而有天地,更降而入幽冥,欲將一切有形返為無形,再返而為香雲,動如清靜,以免浩劫,吾不欲名者,無其拘束,但吾又未便卻,以我名者我名之,人以我名者我尤名之,以救苦為名,此乃吾之願也。


    大宗師在眾佛仙聖賢議論之時,又想到前議三教合一,難免無偷道之賊,燃燈佛分靈降世,乃三教合一,純陽(呂純陽)降世亦然,武帝純陽以及諸佛群仙,飛鸞顯 化,而以金丹為道,此乃道之孽也。非順則逆,魔道並產,恐亂無底止,況三教乃彈丸之性,何足以統馭十方。不如召集各教聖人,以五教五行為法,概行合而為 一,方可以為十方大同,而無爭執。況今世界,強者為王,弱者為寇,本殿以凌雄為名,何凌之有,倘不降雄,此殿即可以化為無形。若欲以凌雄命名,即可以降 雄,累稱貪污之徒,亦可化為慈悲心腸。但是必得眾佛如來,各去己見,以慈悲為心,以慈悲為念,若要降雄,必須至弱,若要至弱,尤要不以形色為念,自高者非 凌雄也,自高即雄,自雄必為他人所化,苦欲化彼,應以我為他,有功莫居,有善莫誇,斯為不凌雄而自凌雄。請召集五教聖人,同至凌雄,以合一天性為法。


    無形道祖即以此意,轉告各教教主,各教主以此法為法,將五教合而為一,定名為德教,以忠孝仁慈德,廉忍公覺讓十字為則,五教共守,將此十字,用無形之氣, 化為五色彩球,懸掛於天空,曉諭各界。議畢,眾佛仙聖賢將大宗師佛號,呈准玉皇上帝,可以無時無地,以救苦天尊四字為名,可以役使中天鬼神。大宗師將五教 合攏之後,甚得無形道祖嘉獎與歡心,催逼即速返體,恐其肉軀朽潰。大宗師於是飄飄然降落,返回本軀,已經七日,回到萬佛洞中,與肉體合併,雖未潰壞,自覺 精神較疲,如夢初覺,運陽返氣,亦可回光返照。以後將此事告諸弟子,信否各半,他在青城又治病度人,又是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