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宗師挽災劫

二三、創設宗教哲學研究社

    大宗師在湖南長沙住了很多年,以後說教行道,

到南京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 ,各省市均有宗教哲學研究社,但各處冠用當地名稱,如南京宗教哲學研究社等 。他於民國二十一年,再回湖南長沙,在長沙成立宗教哲學研究社,因長沙為「 天德聖教」發源地,特寫長沙宗教哲學研究社引言,今抄錄於左,以供研究:


    長沙宗教哲學研究社引言


    中國自古以政治為難、為五方殊俗、語言嗜慾之不同,故治人為最不易。人 之所以不易治者,則在人人不能自治其心,人心之所以難治者,為人之寡識、寡 識則愚闇而不明事理,故多欲、多欲而無饜,故徇私害公,損人利己,一切機巧 變詐競爭殺戮之事以作,古今治日常少、亂日常多,莫不由此。今將救其弊害, 非使人人能自治其心不可,將使人人能自治其心,則非人人皆了澈人生真義不可 ,將使人人了澈人生真義,則非使人人皆能明辯一切事物之是非真偽不可,人人 何以能明辯一切事物之是非真偽?則非闡明世界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而澈始澈 終的研究不可,人人何以能澈始澈終而研究此哲學?則非以信仰宗教之信仰而專致其力不可,此宗教哲學研究社之所以組織之綱要也。


    中國古來有三教之稱,自晉唐回耶輸入中國,始稱五教。今從五教聖賢仙佛,所留遺之訓誡觀之,其於人類切於實用之人生哲學、政治哲學之一切原理原則,無不賅 備,吾人基此,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治人、可以到大同世界。今世界哲學,大致可別為唯心唯物二者,依人生之定義,屬物質生活者,當自食其力,屬精神生 活者,當互助而共存,故講唯物,必求物質生活之得其平均,講唯心,必求精神生活之得其安定,三者皆無遺恨,則人類可以共同生活,而期其久長,古聖賢仙佛之 誡,莫不以此為自治治人,自利利他之歸宿地。


    吾人所見古聖賢仙佛訓誡之言,至為繁瑣,將使人人博聞而強記,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誠不易易。要知古聖賢仙佛之言,皆逐人隨事而指其病根,予以醫藥,人心萬 變,即病萬殊,而治法亦萬有不同,惟期其中病而已。今將取其治人有效之方,醫今人與古人同病者,有時而合、有時而不合,則以吾人,認病未真,而處方有未當 也。故必使人人能自知其病、自求其方,恍然於逆耳者,為忠信砭心之真理,則方無不合,病無不除,此哲理之必有待於研究者,以此抑宗教之義,以自度為上,度 人為次、自救為上,救人為次。當今之時,政治之力未宏,教育之願未達,取宗教自度自救之義,以輔政治教育之所未及,此宗教哲學研究社所負之使命也。


    修道以儒家為教,以率性為道,以天命為性,至孟子而性善之義大明。竊以為喜、怒、哀、樂者情也,而未發則性也,發而皆中節,則心之和也,故寂然不動,感而 遂通者性也,是在喜、怒、哀、樂未發之前,及其既發。而有喜、怒、哀、樂之別,是之謂情,喜、怒、哀、樂發而中節與否,則非審度於心,即不免有過有不及之 弊。此其義,子思發之、孟子承之,而言性善者,則以人之初念,於事事物物之是非利害,見之甚明,及轉念而是非利害之見雜,更轉念而是非利害之計多,遂趨於 惡,而盡變其初念。故人之有所感觸而生之,初念未有不善者也,轉念與初念相違而後惡。由是觀之,人性於善為近,心多轉念,即反乎初念而成惡,去性已遠,故 荀子性惡之說不成立,因人性與善相近也。故孔子教人,務使保持初念,側隱甫動,人我渾忘、己饞己溺之懷,初無人我區別、愛親敬長之義,良知具自孩提,可證 吾人天真初念之固善也,且生生之理惟仁,而孝弟又為人之根本。孝弟者,吾人對父母兄弟之初念也。夫婦之和、朋友之信、無非保持此初念而已,人生哲學,要當 以此為本。孔子之言,所關政治哲學者,於大學誠正修齊治平之外,又有其最要之條目、曰均、曰和、曰安、其言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尤切 中時弊,為救國之良劑。古今一切有關政治 哲學之言,不能出此範圍,故吾人之於儒教,應以此為研究之宗旨。


    道家以老子為宗,老子無為自化、清淨自正、為人生事功以外,本身修養之要旨,而亦可推己及人,清淨無為,以復歸於嬰兒,因為嬰兒無思無慮,任天而動者也, 人人保其赤子之心,亦即不煩德禮政刑以為治,故人人於本身之修養,而達復歸於嬰兒之地位,斯一切相戕賊相爭奪者熄矣。人生哲學於此,又開一門徑,莊子因其 本身修養之義,而言養生、主逍遙游,其後列子、黃庭,參司契諸書,遂有神仙之說,大抵可以清淨無為者概括之也。而其於政治哲學,曾經漢相曹參、師東海蓋 公,以黃老之術,治天下於粗安之日,與民休息,甚有功效。然施政者以清淨無為為主旨,則所以治理者,不得不專任法,故漢法嚴酷、又多酷吏,則亦曹參所致。 故太史公以老莊申韓合傳,意殊不慊。殊不知老子清淨無為之教,其於人類擾攘複雜之情,以謂治之愈亂,不如任其自然,所謂任其自然者,非縱之相爭相殺之謂, 將必使人人相親相助,而後能共存也。何者?上古生齒未繁,物欲易足,然衣食之需、鳥獸之害,非合群力不足以自存,而人與人之相助,莫不依其人之情感,有情 感者相助、無情感者不相涉也,此亦自然之律從而衍之,則有情感者相助,欲人相助者,務結人以感情,此二者為原始人類之所以生存,亦為末代人類所不能,自外 基此自然之二律,以為人生共存之契約,未嘗不足也。故老子得以清靜無為者自治,而天下亦無不治,而無如人類必欲違反此二律,以相爭相奪自豪,於是乃不能不 以刑罰,治之於其後,是故刑名之學之流弊人類,以及刑名學者自致之,老子不任其咎也,故吾人之於道教,應以此為研究之宗旨。


    釋家以釋迦牟尼為宗,世界哲理,莫高於釋家之言,亦莫切於釋家之言,其高深微妙者未敢言也,今依其淺近者略為陳述:竊以為吾人之人生觀念,而證諸釋家,則 無不歸於寂滅,即以吾人之政治觀念,證諸釋家,則無不歸於慈悲。人生之歸於寂滅者何耶?吾人不必推極於最終,以為命終時歸於寂滅,即以現身而論,亦同在寂 滅之中,而苦不自知,何者?金剛經曰:過去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現在心亦不可得。依此而言,過去者無也、未來者空也、無與空之外、似當有一現在, 然亦知現在之不可存留乎?一彈指頃、未彈則彈屬於未來,已彈則彈已成過去,其間但有過去與未來,絕無現在之駐足地,故現在心亦不可得。然釋家之猶言現在者 何耶?為此彈指之光陰絕不可留,吾人不可不於此最短促之光陰中,亟求本身修養之道也。道家有長生之說,是為修養之一個法門,釋家有靈性長存之說,是為修養 又一個法門,人能於急促不能駐足之現在光陰中,不自污其靈性,即不辜負此一生,是即人生哲學最可哀痛,又最可寶貴處也。政治之歸於慈非者何耶?人類相處所 以自治治人者,必彰善而癉惡,或隱惡而揚 善,社會之公論制裁,國家之德禮政刑,無不依此而為用,然古聖人之治天下,則曰一夫不獲時予之辜是慈也、賢者之論治獄,則曰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弗喜是悲 也,惟此慈悲之念,內之足以平吾心之不平,而更公明,外之足以平人心之不平,而多感化,故善者之良心愈安定,而惡者之良心,亦不能不發現也,是為政治最高 尚之原理,而舍此慈悲之念,莫之能致也,故吾人之於釋教,應以此為研究之宗旨。


    景教以耶穌為宗,其立教以博愛救人為主,而以懺悔為解除罪惡之方,此為已入迷途者,開一自新方便法門,並為人之酷受天良譴責者,予以精神上之安慰,效力與 釋家同功而異用,使種有惡因之人,自知罪惡,得以回頭苦海,是則度一惡人,可以減除多數人被其毒害,即其所定報應,亦與釋家殊途而同歸,將以救陷溺之人 心,得此亦足以大資警惕,故吾人之於耶教,當以此為研究之宗旨。


    回教以謨罕默德為宗,其立教以清真為體、以仁義為用,純一不雜之謂清,至誠無偽之謂真,明道以立教,敷教以立國,守死善道,本致以團結民族有死無二,其檢 束身心,由強制使漸臻自然,而導人之善,懲人之惡,取極端強迫而使人服從,在非常混淆善惡不明之時,使人有所適從,無游移疑貳之餘地,將以整理人類雜亂之 思想,使之寧一,此為不得己之方法,故吾人之於回教,當以此為研究之宗旨。


    上述五者,為「宗教哲理研究」之條目、哲理既明,人心自定,人心既定,社會自安、社會既安、國家自固,以之大同今日貪殘悖戾之世界,實無第二法門。本社竊本斯旨,敬乞海內外明達之士,有以指導而提絜之,不勝大願。

    研究宗教哲學系統表


甲、 宗教意義:


一、關於國家方面:

(一)維繫民族發揚。 (二)補救法律不逮。
(三)消弭國家隱患。 (四)策動文化根源。


二、關於社會方面:

(一)扶助社會建設。 (二)維持社會安全。
(三)聯絡人民感情。 (四)統一國家意志。
(五)保持良好習慣。
 

三、關於個人方面:

(一)約束身心。 (二)培養德性。
(三)安慰意志。 (四)發揮思想。
 

乙、 宗教沿革:
 

一、東 方:

  

印度:(一)婆羅門教。 (二)比丘。(三)佛教。

      佛教又分A密 宗。B啡哆咖宗。C菲法宗。
              D大乘宗。 E小乘宗。F淨土宗。
中國:(一)德教。

      (二)道教。A老子。B龍門。C金丹。

                  D瑤池。E無生。
      (三)儒教。A哲學。B道學。C易學。

                  D數學。E理學。


二、中亞細亞:(一)耶教。(二)回教。 A清真。

               B刺麻。
    刺麻又分:青、紅、赤、白、黑。


三、西方:(一)多神教。(二)猶太教(一神教)

          (三)耶穌教。
    耶穌教又分:天主。福音。基督。聖公。聖母。

                遵道。循道。

丙、 宗教使命:
 

一、政教分解:

(一)哲學之產生。(二)哲學與科學之分析。
 

二、進 化:(一)人生哲學 (二)政治哲學

           (三)經濟哲學 (四)社會哲學
           (伍)藝術哲學 (六)天文哲學

           (七)地質哲學 (八)軍事哲學
           (九)音樂哲學 (十)醫藥哲學

丁、 本社廿字研究圖

 


 

         說   明


l.本教「念字」,乃天地之骨幹、人類之準型、萬教之精華,政治之命脈,垂諸萬世而不敝。
2.本教所講宗教,以世界宗教為範圍,立言者以中西古今為妥洽。
3.研究本部各種哲學,須明瞭一貫之用,不得舍本而言未。
4.對本圖各段或全圖,有深切研究者,請各杼所見,交編輯股集詮刊登之。

    天德聖教宗旨摘要

        皈 依 必 讀

(一)本教本上天好生之德,古聖遺傳之教,綜儒釋道耶回而一以貫之,集合五教精義,括以廿字、曰:「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定名為天德聖教,簡稱德教。

(二)本教以研究廿字真理,提倡固有道德、從事挽救世道以正人心,闡揚聖教佛法,普渡眾生、辦理慈善事業為主旨。

 

(三)本教以統一宗教,促進世界大同為目的,故五教真理,合併為廿字真言,無非欲清除各教門戶之分,使全世界人類,俱以廿字真理為依歸,將來既無人我之分,自無界限之別,意志相同、民情相洽、大同自現。


(四)本教為推行道務起見,凡教友於各處發起組織分會時,必須呈請當地主管行政官署備案,隨時接受政府之指導及監督,不得在法律規定範圍以外,作任何政治活動。

 

(五)皈依者,祇要不吸毒品、無違犯政府法令之言論與行為,誠意接受本教廿字箴  規,親自填具志願書,及履歷表,得教友二人以上負責介紹,經審查合格,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加入。


(六)皈依者,須有最大之決心,於皈依之日起,將以前所有一切過犯,誠心懺悔。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七)皈依後,對于廿字箴規,務必身體力行,不得違背,須知此二十字,係五教所歸宗,為聖賢仙佛之道,胥在乎是,皈依者並從中選擇二字,首先切實履行,對於訓論、戒規、紀律,尤須絕對遵守。


(八)逐日功課,自皈依日始,每日早起盥漱畢,誠心禱告,「願我本日對於身、意、口三業,不得與廿字有相違背。到晚安息時,再行誠心審查,細思本日所作 一切,有無違犯廿字之事,有則立即改悔。


(九)本教依據至誠相感之理,發明精神治療之法、不用藥餌、不用符咒,即是用正氣軀邪氣,用清氣除濁氣、邪濁之氣,一經剷除,疾病自然無形消滅,與人治 病,不作濫取,醫病原是醫心,求人還須求己,皈依者,學習本教救世醫病之方法,務要誠心力煉,切實研究,以造詣於精微,期玄機之上達,則心如明鏡、身若春 花、拯救蒼生、法無虛發、醫必有功,存之心則為仁術,見之事則為慈祥,尤為吾教中所當致力焉。


(十)皈依者,須具最大之願力,不辭勞苦、不避嫌怨,竭誠宣揚德化、廣施佛法,尤須恪守廿字箴規,以身作則、努力,精進。


(十一)凡教內弟子,必須遵守本教所訂規例,不得故犯,倘有明知故犯者,一經查明即行革除教藉。

    本 教 教 條

一、宜提倡固有道德遵崇皈依宗旨。
二、宜正心修身保持良知。
三、宜和謁謙恭親親長長。
四、宜互相規勸同歸覺路。

五、宜廣宣廿字以求普度眾生。
六、宜博施濟眾尋聲救苦。
七、宜見善勇為當仁不讓。
八、宜清心寡欲不驕不貪。

本 教 戒 條

如有觸犯下列各項之一者,不得為本教教友。
一、不得侈談神怪溺於迷信。
二、不得蒙真傳偽以法術欺人。
三、不得在外借道歛財。
四、不得妄談政治。
五、不得各分派別互相詆毀。
六、不得假稱神職驚世駭俗。
七、不得在外為人誦經拜懺。
八、不得在外開砂看光。
九、不得毀謗他道。

十、不得嗜好吸毒賭博及其他不道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