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宗師挽災劫

二六、 總理凌雄兼掌教育

 

    凌雄寶殿自免去大宗師神權之後,一致尚在會

議,我佛如來以及救劫諸神靈,決議將該劫,緩期辦理。凌雄主宰辭職,暫由萬聖靈根代理,但萬聖靈根乃天外之聖, 亦難久羈凌雄。我佛如來發言云:對於天案,當然上尊掌管,對於下土,亦不能無人管理,三期劫運如此浩大,此次蕭天尊慈悲,捨身救世,吾可保為凌雄總理。諸 佛仙聖尊云:此子雖凡,尤可超聖,我佛如來慈悲,正合眾意。而大宗師經六月來之修養、精神奮發,每日參禪入定,四十餘日煉成一靈,正逢凌雄頒來詔命,此靈 隨詔入殿,正位凌雄,第八殿,此為大宗師第八靈,又為「八教主」,掌管教育。原靈眾香妙國佛王真身,受諸佛公推為凌雄主宰之職,掌管三界,行劫挽劫事宜。 爾時第八靈於凌雄寶殿之上而言曰:


方今大道不張,乃人心不古,人心不古,乃教育不良、教育不良,乃教授無方,普天之下,各處之教,各類有各種之教,我人皆係覆載之子,亦係大仁之民,能可以 覆載,乃一一也。以中國而論,則有三教,以全世界而論,五教萬教,各皆有之,千頭萬緒,總不能如一,由意爭而理爭,由理爭而械爭,十方三界,亦皆如此。此 次三期浩劫,正逢炁氣相調之時,陰陽合一為教,重權握在坤倫之手,由陰而發之於陽,以成兩儀之象、兩儀各教得之於平,平者均也,諸爭自止,爭止自和,三界從此興隆,大同日臻,即請五教教主,各議法規, 五教和而萬教興,如一卵爆發,萬象皆生,否極自然泰來。


儒教聖人云:
教者從一而終,吾道一以貫之,曰忠恕,均之勻之,庶民公之,三界公之。

 

釋教聖人云:
吾教以慈悲為用,感化為方,無人無我為法,一切色相,皆歸於性,性見而後平,平而後不見其爭,十方自然安定,大同永臻。

 

道教聖人云:
吾道以無為治、無所不治,含蓄萬類、養育群生、不治而治,謂之曰自治、自治者治,倘不自治,何平可言、無言而言,其道至重,重者浮而升,純陽之氣凝結,而回太和之氣,天下大定,萬象皆春。

 

耶教聖人云:
吾教無他,教惟我教,我以我教,自我教推而廣之,各以我教為教,天下歸焉,純乎於一,世界大同。

 

回教聖人云:
吾教曰清、清者寡、寡則欲盡、淨盡而盡,是謂純一,純一不沾,謂之平等,五教雖則各立,其意乃同,同而不同者,乃性能地勢之故也。所以不度,不度而後大度、大度者滅度之故,分別善惡,而後性能見、性能見而後天理彰、天理彰而後大道同,其樂永康。


五教聖人各將己能言畢,八靈(大宗師)曰:五位聖人所言之法,皆貴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生生不已、不已而已,施之以教、教之以齊、 齊之以正、正之以德、德之以明。明而不悖曰和,天和地和人和,三和皆具、三和既具,天地泰而後乾坤定,定而後宇宙清,三界同享,十方同臻,止世之暴、潛世 以德,水火濟而後功德成。成者誠也,成而後相生、相生而後化。何以謂之化?無化而自化矣,今大化已足而分化、分化而後合化、合色相為一。在天命之謂性,性 者一之不可有二,有二則異象參矣。今欲挽劫,必施之以化,化者自返,而天性自回。


    論畢,眾佛仙聖賢。齊口同聲,皆欲合萬教為一,以五教之教義為教義,將五教之精神合而為一精神。孔氏云:惟堯為道,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 中,吾學堯贊舜,孝弟而已矣,由此十六字之心傳,一變而為天經地義、天地合義,見義則見道矣。儒曰忠恕,釋曰慈悲,道曰感應,耶曰博愛,回曰清真。再在孔 氏十六字當中,各擇其需要,定名為教義,而又不失其十六字之心傳,再統定為廿字,即:「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此廿字各派一 尊佛主宰,如忠字主宰剛正佛,恕字主宰無量佛,廉字主宰清靜佛,明字主宰光明佛,德字主宰廣大佛,正字主宰慧遠佛,義字主宰感應佛,信字主宰宏濟佛,忍字 主宰普度佛,公字主宰性定佛,博字主宰靜肅佛,孝字主宰靈光佛,仁字主宰自在佛,慈字主宰聖功佛,覺字主宰圓覺佛,節字主宰挽劫佛,儉字主宰救苦佛,真字 主宰解冤佛、禮字主宰消災佛,和字主宰涅槃佛。像這廿尊佛,例如:唐堯、武聖帝君、岳武穆、耶穌、哥倫布、虞舜、蒼頡、婆羅門佛、地藏王佛、孟軻、雲中 子、唐高宗、觀世音菩薩、華盛頓、華陀、雲層副總理、張良、蒙恬、扁鵲、藥師佛、狄仁傑、柳下惠、朱熹、周公、阿彌陀佛等聖賢仙佛,都曾充任過。用這許多 聖佛的元神,結成廿字,廿字成為第三期普度寶筏。在上界各上尊,有絕對救挽義務,在中天各仙佛聖賢,全心全力慈悲,在下界有救苦救難功能,男女各信其教, 各證其源,切而行之,可以返中古矣。


    然統一五教萬教,將何以命其名?昔日軒轅氏巡視天下,無以為教,遂以德為教,今可定名為「德教」。以昔日之古教,為今日之新教,亦是正義傳統,使天下歸 教,人心自正、天心亦正。何以人心正而天心自正呢?人為天地之心,帥浩氣於上,天得此以清,降浩氣於下,地得之以寧。言畢,八靈即受諸佛群仙推戴,進位為 「三才教主」掌管三才教化。這時大宗師受諸佛群仙推薦之後,蒞任凌雄寶殿主宰,並總理三才教主之職。三才者天地人,所有三才一切教化,概以此而行教。然而 三才何以致之?人為萬物之靈,重人道而返天常,人道者則以五教合一之義,各以精華而教之,人各養其浩然之氣以利天,天復以太和之氣而臨地,天地從此以教, 掌管天地之教,發人權直達上下左右。


    這時適有漢朝啟教天師張道陵來殿,懇求整理該教,教主即飭令周猛(天將)諸天君,親至江西龍虎山,歡迎該教六十三代天師,以及各教教主,意在建設羅天大 醮,挽回氣數,孰知該天師魔氛太重,眾劫神云:教主挽回烏天浩劫,限期將屆,今值兵劫時期,萬難再挽,以致該教後代天師,受魔風相纏,正氣喪盡,教主只有 忍淚吞聲,重回湖南岳陽。


    但八靈以責任所在,再至凌雄,召開凌雄大會,建設空際雲城,命清靜無量王佛,為雲層主任,白雲大仙,為監工使者,即有耶穌穆罕來殿,商議教化。誰知該二 人,未正天爵,難受先靈接應,而耶穌教主,欲借吾(三才教主自稱)忠信文社圓光,吾(三才教主)思此光雖靈異,尚不能顯現十方三界諸佛如來,況現在下方社 會,若言神道,皆以迷信目之,因無證據也。倘能由此光中,探求證據,亦可以戰勝魔氛。吾即於本殿,設立華光寶殿,從此仙凡可以通音,聖凡可以對談,諸佛仙 聖賢概來慶賀。於是天樞佐相云:此殿雖經建設完備,而無鎮物。教主曰:昔日燃燈古佛,有九蓮寶燈一座,可以借來本殿鎮壓,亦可以朗照空際,尤可照澈地獄, 解釋諸冤。惜乎我督理凌雄寶殿,兼華光寶殿事宜,不能親身前往,欲請吾兄駕往燃燈佛處借此寶燈。佐相云:此燈乃燃燈本命,決不輕易借人。教主曰:此乃挽救 浩劫,我佛慈悲,決可允許。佐相云:倘不允許,將如之何?教主曰:可請古佛到此,余與面商。佐相又云:伊不來又將如何?教主曰:吾有皇命在此,可以調來本 殿商之。


    佐相見此天寶旗甚喜,將天寶旗帶於身旁,去到燃燈佛處,不來即調。教主曰:此旗乃當年無生聖母所賜,可以隨吾鎮身,並提調普天聖眾,吾兄將此寶帶去,吾亦 失其重心,亦難鎮此華光寶殿。吾兄既帶寶旗,可將寶劍留下,作為鎮殿之寶,然後再將此寶調換之。佐相即往燃燈佛宮,自有古佛迎迓,逗留數日,言及借燈之 事,古佛云:吾已知之,華光寶殿,非此寶燈鎮壓不可,然三才教主將來超度幽、冥,親往地府,亦非此寶不可,即請佐相帶往贈送教主。佐相得此九蓮寶燈返回華 光寶殿。在途中自思自想,可嘆我自混元以來,修到如今,尚以小人之心而度君子,幸喜在燃燈宮中,未將皇令拿出,倘若拿出,失儀多矣。回到華光寶殿,將此事 告訴教主,教主曰:佛法自在,豈此一燈耳,即將此寶燈,懸掛華光寶殿之中,照澈十方三界。佐相即將皇令取出,調換寶劍,教主曰:此劍實在可人,掛於本殿, 更是增光,望吾兄將此寶劍,留於本殿鎮壓諸邪。佐相云:此寶劍經諸佛群聖議決,鈞天上帝欽命,無論任何佛仙聖賢,如犯天律佛法者,概以此寶劍判決。教主 曰:別人擔任三才教主,或者此劍可用,我今擔任此職,恐永閉矣。兄又何必攜此,反致妨礙,我即以天寶旗與兄更換,無論任何仙佛聖賢有犯天律佛法者,可將此 旗調來本殿會商,似乎穩妥,因此旗為無生聖母所贈, 上帝之旨,劍亦同之。不過劍掛於本殿,威武多矣,可以降伏群魔,這樣罷,弟奏明 玉皇上帝,另與吾兄鑄刀數柄,一為誅不仁、一為誅不義、一為誅不禮、一為誅不智、一為誅不信、豈不比此劍強勝多矣。有旗有刀,眾皆聽命,吾兄儘可放心。佐 相見此,無法再言,教主亦將此劍懸掛空際,此刀數柄,為鎮五常之用,倘不在五常之內,則此寶無靈矣。


    此時華光寶殿之上,擂起眾神鐘,諸佛群聖概到寶殿,教主曰:今設此華光,尚乏一鼎,特懇諸佛群聖,不惜法力,同以正氣,創造五龍寶鼎,以鎮華光。於是諸佛群聖,各貫正氣。無形道祖云:有佛混元一炁養 成,向處天外,未能臨界度人,精神雍和,可以請來同創此寶。教主曰:只有請道祖親自前往,一去三日,尚未回殿。一日派一童兒來殿,說:請教主多派金剛,因 該佛體肥大,難以御此薄弱空氣,所以派各金剛,前往恭迎該佛到殿。華光寶殿之上,更是光明,流露金精寶光,創造五龍寶鼎,一時而成。惟眾佛仙聖賢,皆欲與 哈爾佛合體,又欲請該佛賜光,該佛不言而笑,實則無形(無形之氣)已入該佛之內。此佛在天外天,真身即是哈爾佛,分身即是各鎮各殿之彌勒佛。寶鼎造成,即 請無生、上帝、王母,來殿慶賀,無生、上帝、王母、皆無所賜,無生即將己像,印於寶鼎之上,上帝、王母亦同之。諸佛群仙見此寶鼎,皆行參拜之禮,並非拜 鼎,乃拜像也。


    五龍寶鼎造畢之後,群仙佛聖賢,參謁已畢,陳於華光寶殿之上,鎮壓寶殿。華光寶殿,設於上方,然世界同之,所有之光,皆華光分佈而成。三界案卷,概由寶殿 辦理,普度之功,必須陰超陽薦,陰陽兩度,以合慈悲之本,一面頒發教令,曉諭十方三界,所有冤怨緣,概於三十年內報盡,倘有不報者,從此一概勾銷。重降佛 律、三世冤報,改為現世報,以彰冥法,而示儆惕。世上以廿字普教,回憶三界之法,陽不能教,陰則陷溺,分發德教門眾,於各處領導眾生,諸事辦畢。


    大宗師在岳陽時,常往來於洞庭湖西岸之南縣。南縣為濱湖縣域,近華容縣之巨子口,亦為水碼頭,每日有大帆船開往長沙、岳陽、武漢各地。大宗師岳家亦在南 縣。大宗師在岳暢時就知道有湘北抗日大會戰,發起大法會,超度亡魂。同時在該地亦時有顯化,如君山道人,道法亦高,往來岳陽,不用船隻,他有分水犀,涉水 不濕鞋底。他知大宗師在岳陽,每日來嚕囌,深夜不歸。大宗師知他有分水工夫,又覺得他太討人厭,一夜大宗師曰:現已深夜,道長請速回去,否則沒有渡船了。 君山道人不聽,仍挨到半夜離去,結果渡頭無人,他的分水工夫,被大宗師封閉,法也使不靈,在渡頭糊鬧一夜。他知是大宗師所為,怒氣不息,第二日一定要與大 宗師鬥法,再說不聽。大宗師被他鬧得無可奈何,允他今晚在大宗師處,各一房間打坐,勝則為師,大家文風未動,只聽到道人房裡,不斷的有哎唷之聲,於是他甘 拜下風,最後向大宗師皈依。


    其次:民二十五年春天,有會同木排商人李崇岡,率領駕木排技工二十餘人,由湖南洪江紮巨大杉木排三幅,經洞庭湖、長江順流放至武漢申江一帶出售。該排剛抵 岳陽,岳陽樓亦在望,忽遭狂風暴雨猛襲,流水與波濤,猶如排山倒海,且湖邊有江豬暗礁,遂將木排衝壞,眼見財物流散,所有員工各抱木隨波逐流。正頻臨危 急)呼救無援之際,忽然奇蹟出現,先由飄流近岸之人發現,岳陽樓上站一慈光四射美髯道裝之道長,不斷向湖中揮手,利時雲散雨止,風暴頓息。尤不可思議者, 衝散樹木,自然隨流集結,連在一齊,大家注視岳陽樓上,見道長仍在作法,同感難中得救,出自道長法力,正欲一同拜謝,忽然不見道長,更覺奇異。大家議論紛 紛,謂李崇岡為人粗暴,待人接物,並不善良,何以在大難之中,而得神助?據李之內侄說:崇岡唯一好處,侍母最孝,諺云:百善孝為先,誠足信矣。待其木排運 抵漢陽之後,原僱技工,遣回湘藉。其中有一李德泰者,又為他人僱傭,運棉花抵南縣,患急性痢疾,腹痛不止,醫藥無效,經旅店伙計介紹,到對門米行內,求大 宗師(又通稱蕭老師)用精神治療。李德泰同店伙一來到米行後院,一見蕭老師,便知是前次站在岳陽樓上,揮手救難的美髯道長,倒地叩頭,求仙翁賜靈丹妙藥, 以治腹疾。大宗師用手一指,其痛苦立即解除。而李德泰亦頓有所悟,再三跪求,請求收為門徒,大宗師允予所請,並賜名為李功量,命其返回原藉,會同湖南邵陽 洞口等地之人行道。以後度人無算,頗著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