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宗師挽災劫

三○、 在上海成立開導師訓練班


    大宗師於民國二十三年,歲次甲戌夏月,在上海

山東會館,創辦開導師訓練班,定名為「至道堂師資訓練班」。定訓期間為一百天,參加受訓者有趙連城、余子誡、謝君好、包道平、釋光明(和尚)、李玉階,據李道長說:有王笛卿之名,但未參加受訓,其餘參加受訓道長,無冊參考。


    大宗師開訓本班宗旨:痛念浩劫將臨,三界皆失其教,日月不明、眾生多難、欲挽劫運,復興 黃帝所遺德教。以正天心,於是召集群弟子,組設至道堂師資訓練班,闌述道德精微,訓練同道身心,期作師表楷模,而尊中極。


    每日課程,由 大宗師親口講述,事前並無底稿,由聽講的弟子們紀錄下來,成為講義:共分十三章,其綱目如次:


第一章 混元章


混沌未開窅荒荒 元元一點碧蒼蒼
亦無色相亦無法 飄飄蕩蕩漸發光

 

第二章 分闢章


闢開混沌化鴻濛 炁氣相調五行功

六合相承成法相 一元復始三元通

第三章 龍華初別章

荒荒寶窅一點無 分別鴻濛萬象舒
有無相聚成法相 洩漏天機留鴻圖

第四章 協元定性章

協助三元定十方 九幽十類盡包藏
龍華會上傅妙諦 同悟性源闔天閶

第五章 五教鼎立章

 

一元發始萬元生 三教五家立準繩
無始以來留正氣 中和之道定天心

第六章 正覺章

何以謂正覺 無善亦無惡
既然無人我 此中便極樂

第七章 啟玄章

自在觀禪若止水 清淨無為月正圓
悟透人我是嫡體 化除人我證本源

 

第八章 入塵章


入塵住塵不染塵 觀看中土劫層層
若欲挽此延康劫皹 酒色財氣不動心

第九章 天人合一章


一點道機漏此中 色相空兮萬象同
我是仙佛好基礎 願與天地共爭功

 

第十章 靈山分別章
 

靈山拜世尊 功德證無生
若有人我相 雷震墮凡塵

 

第十一章 分殿挽劫章

 

八十一殿七二宮 我願諸尊立大功
挽救眾生復本性 同登彼岸樂無窮

 

繼後講道品章與道行章,今將二章原文抄錄於次,以供參考:
 

一、道品章
 

    道品者,無以為品,以嚴肅、清靜、無為、為品。何以止品、嚴者慈、肅者悲、嚴則不亂,所以謂慈也。肅則謹,所以謂之悲也。嚴肅既備,則可以廣慈廣悲,而廣 慈廣悲者,即不見廣慈廣悲。活潑潑然,君子不畏、小人懼。平庸庸然,善則不畏、惡即懼。是何以故?能容能忍。能容者,則見剛毅之氣,此乃柔和之剛、剛中之 剛,秉天地而不破。容者容萬物而不見萬物,乃德乃大,萬惡咸具而不見惡,竟被善化。善化而不見化,所以無善無惡,乃至大至剛,能容利一切。所以佛言高未見 高。吾道言弱未見弱。人各有其沖霄之志,孤立不舞,咸蓄不群,此乃背道而行。養道學道,必知道品、道何以為品?品者無無無,以三無而定品,三無俱具,無損 之故也。何以無損?因損而又損,以至無損,而正三無者、空也。空中之不空,謂之無,不空中之空,謂之無無、無無之無,謂之無無無。三無既具,道品有焉,養 萬物而不背,化背為善,歸於至善。

二、道行章


    道品以立、立天以極,何以立天以極?必須以道行。道以何行?以日月為行,往來而不息。以水土為行、行止有定。以吾人之體,運行日月水土,大智之人,以行為 道,以身為丹,中智之人、以身為道、以心為丹、下智之人,以性為道、以命為丹。何以以行為道?則以日月之行為行、日月何行?照耀有形而不背,凡有一切善善 惡惡,咸彼而行。不能因良者而然,不良者而不然,故上智者不分人我; 不分貴賤、一一以度之。人者他人也,漠不相關,皆以至誠化之。並非我 親而親、我疏而疏,有親疏非道也,士君子而不為,況乎道人。我道人者、有道之人,何以為有道之人?輔天地而育群物。何以輔天地?天地無言,以人言而代天地 之言,以人行而代天地之行。如天地不行而行,周流不倦、寒暑不沾,所以德配天地,道貫古今者正斯也。日月運行天地,吾人運行日月,是何以故?日月隱暗,則 天地不明,人欲不止、運行止矣。日月何以運行?吾道無以為大,以人為大。因何為大?因澤噩為大,大混元渾渾噩噩,以育天地,人能學之,亦可以補天地而成 人,所以以人為大。更何以為大,能下能大、倘不能下、則其卑也。
惟其微也、微者而無破,更欲而入微塵,此乃其大無外,其細無內,乃為吾人之身也。何以為吾人之身?羅天地於吾人之胸中,掌萬物於吾人之手。何以能容天以及 日月星辰?容者柔也,又何以故?體念無形,人言水柔、而無形更柔、能柔能容。惟能柔能剛、能剛能大,所以大而無外,何以大而無外?不動其身,既不動其身, 則見真成,又動而不動,是動而非動,謂之曰動,靜極而復動、動極而復容,所以羅天地於吾人心胸也。何以能掌萬物於吾人之手?因有其則,則立而後法、法立而 後德被、德被而後其人效命、人能效命、物亦隨之,人物以我之則為則,則天地化矣,萬物正矣,如斯者惟仁而已,惟仁者道可以立,殺機閉矣、殺機既閉,極樂永 欽矣。以身為丹矣,身為天地之爐,掩萬物於身,天地為大天地,人為小天地,人與天地無彼此。乾道象天、坤道象地、學而後萬物生、萬物生而後群物伏,民物豐 登、咸歸於愛、同衍同慶,陶革薰蒸,君子固其本,本立而後道生。心者性命之源,羅天地而超出天地,心具萬象而有相、有相既成,乾坤定矣。有相來之於無相, 萬有含空,能空相則可以化育大眾,利洗山川,養育群倫。心無其心,能無其能、德物全被,世道興隆,吾道以至心而定性,而後見明、明而後神不可以言狀,而為 無明明,無明明盡,盡亦明其心,意念存誠,神不見其神、心不見心,而樂在其中,則見道矣。何以性為道?性者天源一䭾,流來若有形若無相,因有形而成無相, 斯謂之己性已定,己性既定,而見人性、人性既見、吾性亦存、吾性既存,返復天元,天元者,無可以言天元,是謂之一元二元、一元者無形、二元者有形而無形、 陰陽具焉、兩儀判焉。由無性而有性、下智之人、悟性窮源,性既可以悟、源既可以窮、下智一返而為上智、上智者不智也。何謂以命為丹?命者百物咸具,以命復 命,謂之曰天命、天命者本無天命,以人命為天命、以物命為天命、人命與天命、物命與人命、以天命為重者、以生育為重、天命之於生、生生不已。普利群被,四 時八節不敢違、春夏秋冬不敢移、既不可移、則可以定、定則可靜、靜則可以化、化人地為一 。人以人命而為物命者、物命與人命亦重、何以重之?天地以生人、大地以生物,因天無親,惟 以生息為親,既以生息為親、物亦命也、人亦命也,決無此重而彼輕,愛人愛物之道,皆無以別,此無可以言、無可以名、以上三者,謂之一一可矣,謂三亦可矣, 輪流萬數而咸具,輾轉無為謂之曰道行。


    道何以能行?以禮能行、禮者肅也、禮者齊也,天地萬物無以為貴、以禮為貴、有禮則順、無禮則背,管子曰:禮義廉恥,謂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既滅 亡、焉有其家、既無其家、焉有其身、既亡其身、焉有其心、既亡其心、焉有其仁、既亡其仁、何有其神、既亡其神、上下閉矣。天地敗德,宇宙不寧,以致於生靈 塗炭,皆無禮之所致也。語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有此禮而後有此心、有此心而後有此身、有此身而後有此志、有此志而後有此願,有此 願而後有此行,有此行而後天下歸仁,所以人謂之大,此大非大、以禮為大,肅肅然不恕而威、此威者德也、此威者慈威也,群物賓服,萬象咸賴。何以群物賓服? 因為能下、能下則能上、則能大、能大乃能容。人而無禮則亂,吾人言禮,非敢言禮、藉此不變、何以不變?古有常規,天有常倫,四時不變,春夏秋冬行焉,三界 內外咸具以道,莫不以禮成,禮成而後道興,道興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吾今以無道猶無國,何能言禮,所以萬事廢弛,不能言而言,幸有人焉,因為人則有 本,有本則可以為禮,藉禮而為者,聖之時者也,藉古禮而為者,聖之清者也。吾今清時并用,此乃以人心為心、以他心為心,彼欲行今禮者今禮之、彼欲行古禮者 古禮之,是何以故?因無定位故也。今道無定位,則隨其時勢而行之,禮者整齊而已。例如失道須有德,失德須有義,失義而有禮,禮者古之,不能不整,今日之不 整者,即師道不整,師道無以為貴,惟道為貴,師道成而後萬邪冰銷矣。


    禮義廉恥,集於師之身,孝悌忠信,集於師之心,吾昔日傳道,因不敢以師自居,以至於師道未整,久之而成流弊,欲救眾生,必整理師道。本年即有開導師訓練班 之議,琢磨師資,必須一番嚴厲。而行師道,自尊者,非我之尊,乃君等人人之尊,異日離此,無不廣附門下者,倘不廣傳,則違背天德,違背天德,則違慈悲者 也。既欲廣傳,必須先正師位,先正師德。何以自正,以二十字身體力行,何謂師德?不違行心,行心不違,而後德立,德立而後品正,品正而後師道立矣。光被四 表,德化八方,無以為能,惟師惟能,師既以能,其天德有天之德,可以育萬物,而度群生矣,切宜勉之。


    師道難,弟道尤難,今日之師者,昔日之弟,今日之弟,異日之師,難者非難,由難而易,習慣便見自然,自然本不自然,由不自然之中而自然者,便見真自然。為 師者先知為師之道,為弟者當知學弟之法,師為表宇宙之德,以何為德?以生為德,生者仁也。求其仁而後知天,知天而後知道,道者本也。明德難,明道尤難,何 以為德?無違也。不違背天德而後為德,何以謂之天德?即恩澤廣被。何以謂之明德?以他心而合我心。以他心為心者,凡事簡而易,以我心為心者,凡事繁而亂, 弟求師,師不易求,天地君親師,乃五常之首,在未入道之前,務必要再三考慮,以何為考慮?以心信行品而為考慮,倘違背以上四者之一,則非吾師也。倘考而實 之,再拜而從之,從而後不背其德,必有其德,倘不考慮,一味盲從,斯人者非道也,弟與師,有互相誠敬之能,師待弟以誠,弟待師以敬,誠則萬物可以格,敬則 無時無地不忘。若師無時無地,如在其左右上下,而又非左右上下,乃我也。因我行其道,我即師也,師者不違,我亦不違,無時無地得見我師,得見我佛,又無時 無地得見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聖佛。


    弟則弟之、師則師之,為衣食之師易,為道德之師難,雖衣食之師之恩不可忘,道德之師之恩尤不可忘,衣食之師者,我之衣之食,我之子孫衣之食之,皆為衣食之 師所錫也。道德之師者,以禮義、以倫常、以是非、以天道、教之寡過自新,免墮輪迴,遺子孫以道德,悠也久也,拔祖宗、超先靈,盡可以為聖為賢,至於己身 者,學聖賢之道、則聖賢,學仙佛之道則仙佛,仙佛聖賢,其各各殊,其理則一,天下歸一。天下既已歸一,聖道興,人道正矣。人道正,則一切地獄化為烏有,一 切兇惡,亦化為烏有,人云得明師而教者,其樂也。茫茫天道,悠悠師道,即在在皆是,何訪明師之不易。言道者眾,行道者寡,心信行三者合一更寡,能以三者合 一,是為吾之師也,缺一則非吾師。明師真難求,吾飄流數十年,未見明師,言明師者,車載斗量,行明師者,鳳毛麟角,實不多睹,吾在無明師當中而求明師,僅 此廿字,為吾師之明師,又僅此廿字為人之明師,此師者,言之于真亦可,言之于明師亦可,生天地而宰萬物,人能學之,人能行之,今日之弟,異日之師,為聖賢 而協天地,此乃大公無畏之師,何以畏之,大公無畏之師,學此廿字,行此廿字,則可以為聖賢而協天地,宰萬物,而定陰陽,不學此廿字,不行此廿字,入地獄而 不足,不可以言矣。吾願天下人人,行此廿字毋忘。果能如斯,置天下於太康,豈非弟道之所致乎。


    其次講天德聖教宗旨摘要:一、皈依必讀十一條,二、讀本教教條九條,三、講本教戒條十條,其各條全文,已詳錄本傳二三,創設宗教哲學研究社後尾。


    附師與弟禮節


一、凡弟子對師,無論何時,必恭必敬,不得稍有傲

    慢之心。
二、師有所問,必起立正容以對,不命坐不敢坐。

三、師有所請,相距三步前行一鞠躬禮,再進一步請

    問,畢、退後一步一鞠躬,退。
四、師如有疾,隨時侍視,飲食必親自檢點。
五、弟子出外返回,必面有所告。
六、師弟同行、弟子後隨。
七、朔望日參神之後,必行大禮參師。
八、本禮節,各分社對開導師,亦須遵行。


    遵行教條 嚴守禁規
 

第一條:禁不孝父母,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生

        養恩德大矣,可不行孝乎?
第二條:禁不陸兄弟,兄弟如手如足,親愛相扶持,

        故先須愛弟而弟須敬兄。
第三條:禁花酒冶遊,身體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

        之始也,花酒邪淫亂性,乃傷身之物,狎而

        飲之,小則傷身,大則喪命,冶遊乃浪蕩敗

        德之惡習,是使身敗名裂,辱親污族,戒之

        戒之。
第四條:禁鴉片牌賭,鴉片麻痺人之神經,吸之斷送

        生命,牌賭廢時誤事,染之傾家蕩產,戒在

        勿近。

第五條:禁妄談是非,是非為遭禍之源,爭鬥之因,

        戒在妄言。
第六條:禁妄談國政,不在其位,不謀其事,何必

        遭是惹非。
第七條:禁毀師謗道,道為立命之根,師為傳道解

        惑之人,應守之敬之,以安身立命,何敢

        毀謗。
第八條:禁藉道歛財,大道生財,不可強求妄取,

        違者遭致殺身之禍,戒在昧心妄性。
第九條:禁艷裝巧服,艷裝巧服,為淫盜之媒,喪

        命失物之禍源,戒之戒之。
第十條:禁妄談閨閣,夫婦別,主中和,別生敬、

        和生愛、別生義、和生仁、夫,婦之道,

        仁義愛敬,何來閨閣妄談戒之。
第十一條:禁傷生害命,萬物喜生惡死,故生生不

          息,殺生害命,報在己身,凜之勿為。
第十二條:禁詆毀同儔,同氣相求,同好相往,宜

          相親相愛,互相規勸,共種福慧,同登

          覺岸。
 

    釋 冤 仇

人若意欺我,我一切勿知,人以心欺我,我心亦無知,人以力欺我,我力竭勿持, 須當大懺悔,發願去貪癡,我以何為願?願他證菩薩,人能如斯志,即刻悟本師。